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民族文化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实践——庆百年,悟思想,促进民族文化教育”地理学科主题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来源:上海市回民中学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9日

5月13日下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地理情境教学攻关组、上海市地理协同中学、静安区地理教研室、静安区地理学科实训室在上海市回民中学共同进行了地理教学研讨活动。此次展示的主题为“民族文化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实践——庆百年,悟思想,促进民族文化教育”主题研讨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导与专家有: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未建办主任陈静,德育室主任李正刚,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上海市“双名工程”地理情境教学攻关组主持人、静安区地理学科实训基地带头人、民立中学姚伟国校长,回民中学马毅鑫校长,肖塘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钱凤英老师,崇明实验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宋赛萍老师,崇明中学的向莉老师。此外 “双名工程”基地地理情境教学攻关项目组成员、奉贤中学团队、上海市二体校团队、静安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静安区地理实训基地成员,本市各区各校部分骨干地理教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线上、线下观摩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正值民族传统节日开斋节,校园内充满少数民族的节日气氛,民族小讲解员们带领大家来到民族文化苑参观游览,静安区教育局未建办主任陈静首先发表致辞,她高度肯定了宣扬民族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入地理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陈静科长也预祝本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

一、同课异构、以小见大

上海市回民中学蔡思源老师执教《文化与环境——从独龙江沿岸独龙族传统民居说起》一课。课前,蔡老师播放学生制作的民居视频,为本节课的开展埋下伏笔。

“情境创设”:蔡老师通过描述王老师独龙江的自驾游见闻中发现的独龙族传统民居为切入点,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近独龙,观察独龙族传统民居的外观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图文材料,说明气候、地形、植被自然地理的环境特点,小组讨论分析三者的联系并进行交流。

“南北差异”:蔡老师提到王老师在自驾游过程中发现独龙江南北的两种民居有很大的差别,民居的差异体现出南北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进一步深入探究“木垒房”和“竹篾房”民居特征上的不同及原因。除了民居的不同之外,饮食文化也有所差别,蔡老师从民居的探究延伸到饮食等文化,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完整和全面。

“角色扮演”:从走近独龙的探究活动中蔡老师引导学生体悟到了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民居等文化,同时蔡老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独龙族居民现在住的房屋。传统的民居和现代的民居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民居去留的思考,学生们进行“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当地政府”的角色扮演,思维碰撞,激烈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课程达到了高潮。

“学以致用”:蔡老师提供了我国江南水乡、青藏高原、新疆绿洲的民居的图片和模型,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居特征,蔡老师拍照投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整节课巧妙的设计,问题的层层递进很好表现了环境对物质文化的影响。蔡老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设置了课后拓展环节,建议学生查找两种不同民族的口弦,说明其差别并结合当地环境说明原因,从而加强该校民族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上海市民立中学的乐申浩老师执教《文化与环境——探秘赫哲族》一课。虽然是借班上课,但乐老师以回民中学民族特色——回族特色服饰回回帽、盖头吸引学生眼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引出赫哲族特色鱼皮文化。

二、说课评课,收获共享

在短暂的课间休息中,回民中学的学生为大家展现了精彩的民族特色表演,令大家赞不绝口,深受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动。

     

说课与评课交流活动由回民中学马校长首先进行致辞,他代表学校非常欢迎在座各位来本校参加教研活动。回民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首次尝试馆、教结合的方式开设地理教研活动,今天也是开斋节,在民族文化苑中开设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紧接着回民中学的马苏楣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进行点评,她表示两位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在整个准备过程看到这两位教师一次次进步和蜕变,对他们来讲今天也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今天各位同行和专家的点评能帮助他们更快成长。

上戏附中许庄老师的评课时,提出了两位青年教师几点特别值得学习的方面:第一,两位老师均设置情境,蔡老师设置了独龙族的民居并制作了精美的民居,给予学生直观的认知,乐老师在课前给听课老师发了课堂材料鱼皮实物,在课堂上实物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观感,触感,而且还有嗅觉感受,这种设置很快的将学生带入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感受到当地的民居和自然环境;第二,两位老师都设置了任务单,学习任务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引发学生对于地理文化的思考。第三,两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在介绍民居、服饰时分析其背后的地理原因,体现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能把地理知识贯穿到文化中。第四,蔡老师课堂中传统民居的去和留的分析环节,乐老师提到的大马哈鱼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很好的开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体来说,两位老师设置的教学情境非常符合新课程新教材的双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落实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的学科素养。

市北高级中学蒋黎敏老师评课时强调了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比较关注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双新理念。新课标提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素养的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今天两位青年教师在民族文化背景下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尝试探索在课堂实践中落实双新的有效途径给予自己很多的启发。第一,两位老师都创设立体情景,营造很好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第二,情境设置符合新课标内容要求,两位教师均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表现,教学重点突出。第三。两位老师都注重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蔡老师课中对于传统民居拆或留的讨论,乐老师前后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情境,逐渐引导学生分析鱼皮文化形成的因果缘由,学生的思维结构不断完善,能够综合的理解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提升地理学科素养。第四,地理学科的教学贵在走出情境,举一反三。两位老师不仅带领学生走进情境,而且引导学生逐渐走出情境,到更大的空间,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其他问题,比如蔡老师引申其他民族的民居,乐老师也将所学的原理引申到其他民族的文化,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是双新理念的很好的体现。

崇明中学的向莉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她表示今天的这两节课给予自己很大触动。第一点是以小见大,蔡老师选的民居,很贴心的准备了很多民居的模型,举一反三的探究对于学生的启发很大;乐老师选择鱼皮服饰背景,更容易说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第二点是问题式教学,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地理思维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三点是两节课都体现“地理味”、“民族味”、“爱国情”。有地理味,比如提供的资料有地理图表,民族味,比如摆设布置、课堂鱼皮材料、海报等。爱国情,深刻体现了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于学生感情有很大触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微型讲座,双新前沿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就《“新课标、新教材”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开展微讲座,主要从“立德树人——革新课程观、教材观、评价观”、“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看世界”、“更新地理专业素养,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了讲解。

段教授指出,教学不应当拘泥于课本中的案例、材料,而是要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不良结构的问题的能力。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是不良结构的,教学中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学生。

在讲座中,段教授以黄土高原成因三大学说为例,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地理的“时空素养”。地理是关注时空尺度的学科,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成因学说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科学家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推理、空间格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讲座之后,在座的教师纷纷利用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向段教授请教教学研究时有的一些困惑。如风华高级中学的曹维老师提出:“双新背景下如何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回民中学年轻新教师马老师代表回民中学地理组提出:“教学时如何把握新教材的难度”;六十中学的汤俊彪老师提出:“在目前双新背景下应该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崇明实验中学的宋赛萍老师、奉贤肖塘中学的钱凤英老师分别针对初中新中考的跨学科案例分析提出问题,宋赛萍老师提出“如何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质疑能力”,钱凤英老师则提出“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段教授对于这些问题一一作答。他表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培养的是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与立德树人的目标不谋而合,比如综合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以综合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对于教学时难度的把握、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原理的学习,而后在真实情境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新初中跨学科分析,段教授提出,此次改革是具有前瞻性的,在跨学科分析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视角,课堂中应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将在初中地理新课标新教材中会进行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在野外考察、地理实验中得到落实。

最后,民立中学姚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姚老师首先对段教授百忙之中到来致以衷心的感谢,也表达了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许。姚校长提出,地理教学应当走进生活,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从地理的视角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期待大家在双新背景下,通过本次活动能有收获和感悟,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能有进一步的探索与钻研。